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baidu_js_push.htm” 今日热点推荐: 爱地那非是什么?悦康“爱力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热门搜索 | 网站地图

华西往事(7)

2020-02-25  未知 admin

2009年,新医改启动。此前的医改直接被国务院研究机构定义为“基本不成功”,公立医院规模扩张遭到了严重批判。高层不再强调将医院市场化,一些想要继续扩张的医院,除非像郑大一附院那样得到上级的支持,都或多或少地放慢了步子。

即便华西医院的扩张在2007年戛然而止,另一些支持它后续发展的改革也早已提前布局。2000年就开展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在2008年将区域的一二级医院链接起来,成为2019年全国力推的“医共体”。当时质疑者称,华西医院已率先将基层病人“虹吸”进华西医院。

创新:学科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心

2007年至今,华西医院的规模扩张之路,业已停步12年。即便依旧一床难求,每天6000—10000张的候床入院证,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可以被筛选入院,其余的人要等待半个月乃至更久,华西也没有继续扩张。

即便没有外界的质疑,在华西管理层的规划中,规模扩张也到了该停止的时候。2000年,石应康觉得华西医院发展至此,已到了需要继续加大投入科研,需要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地步,只靠临床治疗病人,赚点钱,不是长久之道。

华西医院改革团队的人士回忆当年,他们当时达成了一个共识:建医院不像搞房地产,不是盖了房子就能赚钱。新建一个科室,需要配备医生、护士,还需要麻醉科、检验科的支持,还要配备行政、后勤人员。而医疗人才培养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盲目扩张,而没有后续资源跟上,医疗质量势必会下降。

另外,石应康一直坚持,医院发展应该凝聚于学科建设。在华西医院90年代末刚启动改革时,在资源有限的困境中,究竟是发展临床还是科研?石应康力排众议,坚持两条腿一起走路。

2000年开始规划建设科研大楼,招聘专做科研的博士生,领着和临床医护人员一样的工资,不治病人,就在实验室搞科研,曾引起专做临床医护人员的反感。

此外,石应康大举从海外引进医学人才。一位在2008年左右从美国回国的教授回忆,当年,石应康极力邀请他回华西医院,和其它抛出橄榄枝的国内医院不同,石应康承诺的390万元的人才引进费用,只有30万元用于住宅,其它的360万元费用都是科研经费支持,用于建立实验室和招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费用。这位教授马上被打动,迅速归国,建立了科研实验室。

他还记得和石应康见面时谈话的场景:“人极其干脆利落,只谈重点,不谈细节。因为细节方面已经设置了一套一、二、三层次人才引进的制度标准,我当时符合第一层次人才的条件,马上行政部门就落实种种政策。”

尽管因为种种原因,这位教授只在华西医院工作了三年,但对于华西医院行政部门完全服务于科研和临床的作风,记忆犹新。

华西医院治疗疑难杂症的能力早在2010年左右就颇具知名度,各项指标和北京协和医院不相上下。当时石应康的考虑非常简单,四川的老百姓,去上海、北京非常麻烦,成本极高,华西就是整个西部疑难杂症的最后一道坎。

鐑瘝锛

鐢熸畺鎰熸煋鐑棬鎺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17 东方健康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闽ICP备1701099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