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baidu_js_push.htm” 今日热点推荐: 爱地那非是什么?悦康“爱力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热门搜索 | 网站地图

中国最早取消编制的三甲医院 现在怎么样了?(3)

2019-05-20  未知 admin

一位老员工回忆,“原来开发区医院没有学科细分,外科里既有普外,又有肝胆,非常杂乱。而且医疗水平不是很好,只能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急诊救治。扩院那年,面向全国招学科带头人,就在那时候,天津市比较高端的人才都给引进来了。”

当时,这些被引进的人才全部为企业编制,采取年薪加绩效考核制。“年薪制是固定的,比如,一个骨干医生的年薪在20万元左右,高于天津市医院体系的平均水平。”一位医生提到,绩效的上下波动很大,发展得比较好的科室,比如骨科等,每个月的奖金能拿到一万到三万元,但一些常规的学科绩效可能就不高,低的可能每个月只有三四百元。

这种薪酬体系,对于一些在以前公立医院拿着极低薪酬的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而建院时期的在编人员仍旧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待遇,其工资主要分为两块,一部分是由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构成的基本工资,这一部分与天津市同级别的人员是一样的;另一部分是绩效工资,根据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而有所波动,但起伏不大。据一位老职工透露,正高级别的医生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1万元左右,基本工资与绩效收入大概各占一半。

双轨制下的矛盾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这种双轨制试行了一段时间后,矛盾却显现出来。张立群坦言,一个单位里既有事业编,又有企业编,容易造成“一国两制”的局面。同样是一个科室的两个大夫,工作性质差不多,但有编制的比没有编制的收入稍微高一些,就容易造成医生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一是来自于编制的身份象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提到,编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本用来计划和确定工作岗位数和员工人数,以此作为财政预算和拨款依据,后来演变成了和具体员工捆绑在一起的一个身份,有编制的职工可享受事业单位的工资、养老、医疗待遇,这个身份很难被剥夺,很少有单位开除有编制的职工,这就成了“铁饭碗”。

“进不了编制内,永远是‘二等公民’,背锅的都是临时工。”这虽然是个段子,但也体现了骨感的现实——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除了收入差距之外,还包括落户口、评职称、养老福利和子女上学福利等。

而在泰达医院,编制带来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退休金上。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透露,一个编制内的正高级别医生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有1万多,但同等级别没有编制的医生的退休金少3000元。

针对这个问题,天津开发区管委会设置了一个专项拨款。据新华社《半月谈》的报道指出,除在先期为泰达医院采购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外,天津开发区管委会每年给予拨款3000多万元,主要用于人员社保支出。事业编改企业编人员退休养老金的差额,经测算也从拨款中支出为个人补齐。

但这项政策是否有持续性?退休金能否持续补到位?这是编制外医生最关注的问题。知情人称,开发区管委会进行过机构改革,制定政策的领导也换了好几拨,且没有下发具体的文件。“以后能不能持续,很难说。”

鐑瘝锛

鐢熸畺鎰熸煋鐑棬鎺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17 东方健康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闽ICP备1701099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