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baidu_js_push.htm” 今日热点推荐: 芯私域女性私密“守护神”蒋博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热门搜索 | 网站地图

不可忽视的盆底疾病

2018-05-02  未知 admin

  生儿育女是大多数女性人生中要经历的事,也是影响女性一生幸福的大事,然而这个过程却有可能给女性健康埋下隐患。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妊娠和分娩过程都会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产后妈妈要重视自己的盆底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使产后受伤的盆底肌快速康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盆底肌损伤带来的危害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pelvicfloordysfunction,FPFD)又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原因导致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的一系列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

  女性盆底主要由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起封闭骨盆出口,承载和支持盆腔内器官的功能。其中对排尿、排便及性生活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最内层,即狭义上的盆底肌。妊娠、分娩、性激素缺乏等等原因都会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女性在漫长的孕期中,在孕激素松弛素的作用下,盆底肌肉会松弛。伴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在重力的作用下,胎位下移,盆底肌肉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压迫。被十月怀胎撑大的盆底肌,很难在一朝一夕间就能恢复,如果产后对盆底肌的恢复不加重视,各种症状随之而来。

  女性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轻视的临床表现。目前据全球统计,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接近50%,其中严重尿失禁约为7%。女性尿失禁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就诊率很低,长期以来不为医患双方所重视。

  其次,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在临床上也很常见,其发病率随年龄、产次上升而上升。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在20~39岁的女性中为9.7%,80岁以上者上升到了49.7%;有一次分娩史者为12.8%,有两次分娩史者为18.4%,有3次以上分娩史者增加到24.6%;肥胖和体重指数高的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可达26.3%,种族和人种之间差别不显著。

  此外,生产所造成的盆底肌损伤还会对性生活造成影响。据相关文献报道,妇女孕前性问题的发生率为1%~38%,产后性问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至49%~83%之间,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发生率高达70.6%,盆底疾病可以对女性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盆底功能障碍高发人群

  毫无疑问,中老年女性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发人群。据统计,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病率70岁以上者高于60岁左右的人群,而60岁以上的则高于50岁左右的人群。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同样,盆底功能障碍在年轻女性中也不少见,其主要的诱因就是妊娠和分娩,尤其是经阴道的分娩,如果在产后没有获得良好的盆底功能恢复,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生盆腔脏器脱垂。临床统计表明,产妇在产后3~6个月出现Ⅱ度或以上盆腔脏器脱垂的概率为18%~56%,并且有15%~40%的初产妇存在盆底肌功能损伤。

  剖宫产分娩的女性也不能免除盆底功能障碍的困扰。这是由于女性在怀孕的10个月时间内,子宫要逐渐从50克增重到几公斤,子宫、胎儿包括羊水的持续压迫,同样会对盆底造成慢性的损伤。所以,无论是自然的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都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除了以上分娩和怀孕的原因外,肥胖者、长期在日常活动中经历高腹压的人群也是发生盆腔脏器脱垂的高危人群。管理好自身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及慢性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等均有利于盆底的稳固。

  促盆底肌恢复要尽早进行

  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是改善盆底功能、保持盆底健康的最有效途径。产后对盆底肌肉功能给予正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康复不仅可以使女性免受盆底疾病的困扰,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产妇掌握盆底康复技术,能进行主动的锻炼,有利于预防其他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生。

鐑瘝锛

鐢熸畺鎰熸煋鐑棬鎺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17 东方健康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闽ICP备1701099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