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baidu_js_push.htm” 今日热点推荐: 秋天进补,开春打虎!立秋后就要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热门搜索 | 网站地图

血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多少?医生告诉你答案

2020-09-04  未知 admin

血压是需要精心维护的指标,血压管理不当,超出自身的调控能力时,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据统计,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粗率约为27.9%,意味着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具有“高患病率、高心血管风险”的特点。高血压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为脑卒中,因此预防脑卒中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那么,血压每升高10mmHg,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多少呢?接下来,医生将为您揭晓。

血压健康与否是所有朋友比较关心的问题,在介绍高血压的脑卒中风险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血压的产生机制与正常范围。血压是血液对血管侧壁所产生的压力,有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分:

收缩压即所谓的“高压”,是心脏收缩时血压所达最高值,正常范围为90-120mmHg,正常高值为120-139mmHg,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40mmHg;

舒张压即所谓的“低压”,是心脏舒张时血压所达最低值,正常范围为60-80mmHg,正常高值为80-89mmHg,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90mmHg。

部分朋友可能会问,正常范围与正常高值有何区别?请注意了,二者虽然带有”正常“两字,但预后却有所差异:”正常范围“为理想血压,血压长期控制在该范围,发生血管损害、脑卒中的风险相当低;”正常高值“虽然未达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血压长期位于该范围,依然会造成血管损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会有所升高。因此,如果你的血压低于120/80mmHg,除外低血压(低于90/60mmHg),说明当前血压健康。

血压长期升高会损伤头颈部动脉,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病程的进展,头颈部动脉弹性减退、脆性增加,同时可伴随动脉斑块形成以及动脉管腔狭窄。发生血压波动时,如情绪激动、受凉、劳累等,急剧升高的血压超过脑血管的承受能力时,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即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出血,具有相当高的致死率;发生斑块破裂时,易诱发血栓形成,堵塞头颈部动脉,使大脑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即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具有较相当高的致残率。在高血压所有的并发症中,脑卒中是最主要的心血管事件,血压升高的幅度越大,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就越高。据亚太队列研究显示,中国居民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风险就会增加53%。因此,各位朋友可以估算一下,你的收缩压高出了多少个10mmHg?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究竟有多高?可能你对估算结果难以置信,不要感到意外,据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约为250/10万。因此,脑卒中重在预防,高血压重在合理治疗。

预防脑卒的措施中,合理降压是主要预防措施,降压目标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早期的降压治疗试验显示: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患者,收缩压每下降10mmHg,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可降低30%;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患者,舒张压每下降5mmHg,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可降低40%。降压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注: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比90%-95%)与继发性高血压(占比5%-10%),在此主要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即改变生活方式,包括:

①控制钠/钾盐摄入比,合理膳食。我国高血压患者对钠盐普遍敏感,钠盐摄入越多,血压升高的风险就越大,限制钠盐摄入则可同时降低血压与脑卒中风险,建议将每日烹调用盐控制在6g以内,同时限制高钠调味品、加工食品的摄入,包括味精、酱油、火腿、泡菜、豆瓣酱、腊肉、香肠等;建议增加富含钾盐食物的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与豆类等,有利于拮抗钠盐的升血压作用;同时应增加谷物、低脂奶、植物蛋白等食物的摄入比例,这些食物是脑血管的保护因素;减少动物内脏、肥肉及动物油脂等食物的摄入,因为动物内脏富含胆固醇,肥肉富含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均可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

②适当运动,减轻体重。运动可改善血压,改善脑血管的调节能力,长期运动有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但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建议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其标准为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70-年龄)左右,运动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体力较好着可增加阻抗与伸张运动,也可将运动时间延长至1小时。长期坚持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约3.84mmHg,使舒张压降低约2.58mmHg。运动的另一好处是可以减轻体重,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会增加脑卒中风险与全因死亡率,因此减轻体重有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在运动的同时,高血压患者应减少高脂、含糖饮料、酒类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24以内,较困难者也可以减轻初始体重的5%-10%为首要目标。

鐑瘝锛

鐢熸畺鎰熸煋鐑棬鎺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17 东方健康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闽ICP备17010993号-4